院长“战”疫记 | 访曾都医院副院长刘峰

04-11 14:53  

入夜,烈山大道与清河路交汇处的曾都医院,灯火星星点点,月光倾泻在喜封金顶的综合楼上,霓虹灯照耀着静谧的烈山大道。康复楼前,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步履匆匆。“大家快一点,快随我一起赶到格林小镇。”他一边疾行,一边朝着身后小跑的医务人员喊话。70余名医务人员集结到位,瞬间,热闹的医院安静了下来……

这位白发男子就是曾都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刘峰,此时的他,正带着核酸采集小分队,奔赴格林小镇。

疫情发生后,他在办公室支起折叠床,时刻处在待命状态,平均每天接打100多个电话,工作10多个小时,日步数2万以上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刘峰负责核酸采集人员和物资的调度。在迅速摸清医院防护物资的“家底”后,他当机立断,打电话、联系厂家,想方设法配备好必备的防控物资,确保一线的供应。

“防护物资还有多少?”“核酸采集小组必须赶在9点前到达指定小区。”星目含威,声若洪钟。他一连接打了几个电话,整个走廊都能听见他近乎沙哑的声音。每布置完一项任务,刘峰都会一一跟进落实情况,“要快点,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。”是这段时间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“好的,坚决执行!”“一定完成任务!”采访间隙,刘峰的电话不断,他是这样承诺的,也是这样践行的。4月7日22时,刘峰接到核酸采集指令,他一边察看核酸采集人员分组布局情况,一边电话通知相关负责人。在医务人员人手紧张、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,他率先垂范,来到指定小区现场调度。嗓子嘶哑了,腿站疼了,耳朵吵麻了,血压升高了,他依然坚持着。他说:“和一线医务人员比起来,我这点苦算什么。我是党员,必须冲在前面!”

曾都医院大门是进出医院的必经通道,常态化防控期间,如何保证门禁管理高效运转?刘峰绞尽脑汁地思考,现场办公,错开人员进出高峰时段,在夜里仅用了5个小时,对门禁系统重新建设,实现安全运转。

“你要按时吃降血压药,是不是又忙得没有吃饭?”转钟时,老母亲打来电话。刘峰深知:老母亲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,白天知道他忙,不忍心打扰他,一直等到转钟时才打过来,原本是他关心老母亲的生活起居的,却变成老母亲担心他的安危。挂了电话,泪水夺眶而出。

这段时间,刘峰头上的白发似乎越发地多了。“只要疫情能控制好,头上再添些白发,也在所不惜。” 他轻松地笑了笑,今年51岁的他,依然精神抖擞。

图文:运来

编辑:洪瑞

审核:运来


相关阅读